Monday, January 31, 2011

前庭覺的特性及應對方法

前庭覺是什麼?
前庭覺負責身體對地心引力(gravity), 頭部方向改變(head movement) 以及平衡(balance)的感覺反應.

前庭覺有兩個接收器:
A. 地心引力接收器(Utricle, Saccule)
-對重力的拉力有反應.
-對任何頭部方向改變有反應.
-當頭部移動的時候, 維持眼睛的一定位置.
B. 半規管(其中有液體)
-每個耳朵裡有三條半規管.
-當頭部向任何方向快速移動時, 液體會倒流回半規管.
-感覺頭部移動的加速及減速.

由地心引力接收器跟半規管整合出的訊息, 稱為前庭覺, 而這個感覺可以:
-告訴我們, 相對於地心引力, 我們身處何處.
-我們是正在移動? 還是靜止不動?
-如果正在移動, 有多快?
-如果正在移動, 是往哪個方向移動?

震動可以刺激我們的地心引力接收器(電梯停了, 但你仍然覺得好像在移動).

對前庭覺來說, 最巨大的動作, 就是頭下腳上的姿勢(吊單槓), 我們有些人沒有辦法忍受這種姿勢, 有些人非常喜歡.

我們的感覺是無法分開作用的, 它們必須像交響樂一樣彼此影響合奏, 特別是前庭覺跟本體覺(they work together).  比如說, 爬梯子很笨拙可能是前庭覺失序, 因為爬梯子時本體覺必須要收到來自前庭覺的回饋訊息, 告訴它腳要抬多高, 如果沒有正確的訊息, 會錯判高度.

前庭覺會影響我們的:
-眼睛移動.
-姿勢.
-平衡.
-肌肉張力.
-重力安全感.
-消化道, 當前庭覺跟視覺接收到的訊息不相符合(感覺到在移動, 但沒有看到移動)時, 會頭暈想吐(暈車).
-學習(讀跟寫), 視覺必須跟前庭覺一起作用.

有些孩子喜歡跑個不停, 動個不停, 因為他需要前庭收入, 如果他慢下來, 他會不知道在這個空間中, 他身在哪裡(not knowing where he is in space).

前庭覺不夠平衡的特徵:
A. 前庭覺反應不夠
-一直找動或搖的機會(mover and shaker), 一直在動.
-比較起來, 活動的時候(比如轉圈), 他/她比較不會暈.
-容易跌倒或絆到東西.
-空間感差.
-肌肉強度不足.
-要鎖好關節來支撐自己, W坐姿.
-對左右跟上下的觀念較不明確.
-坐的不夠有力, 比較軟, 抱起來感覺比較重.
-容易把字母左右搞混(b, d).
-過度冒險, 不知道害怕(原因: 他/她沒有收到足夠的腦子送來的訊息).
-行動或攀爬的時候, 不太意識到個人安全.
-喜歡"墜落"的感覺, 找機會做"落下(fall)"的動作.

B. 前庭覺反應過度
前庭覺反應過度分為兩種, 一種是對重力(地心引力)過度反應(重力不安全感), 所以一旦雙腳離地就沒有安全感, 比如小孩盪鞦韆時, 非常緊張身體前傾把繩索抓的非常牢, 就屬於這一類, 多給他一點時間調節.
另一種前庭反應過度是他/她對"動(movement)"這件事的忍耐度比較低.

1. 對重力過度反應(重力不安全感)的特徵
-對不習慣的姿勢會害怕, 緊張, 覺得受到干擾.
-不喜歡沒有控制力的活動.
-不喜歡墜落感.
-不喜歡盪鞦韆.
-不喜歡很快的, 不在預期內的行動.
-不喜歡腳離地.
-怕高.
-不太改變頭的姿勢, 比如撿東西, 不彎腰撿但蹲下去撿(維持頭的姿勢).
-不喜歡頭朝下倒著, 不喜歡翻跟斗, 翻滾.
-避免"爬高"的活動.
-對空曠空間沒有安全感.
-在顛簸的平面上動作慢, 覺得沒有安全感.
-喜歡安靜久坐的活動.

2. 對動這件事的忍耐度比較低的特徵
-對直上直下的動作可以, 但不喜歡轉(rotational or spinning around)的動作.
-通常不會影響我們對重力的感覺器官. 

移動可以幫助前庭覺:
-在需要較長時間"坐住"之前, 先活動(上下跳, 單腳跳).
-坐10-15分鐘之後, 再動一動.
-學習的時候, 一面聽講一面移動(換姿勢), 效果會比較好.
-兩手互相擠壓.
-小孩沒有辦法久坐時, 不要在一個地方待太久.
-快速往某個方向移動, 然後突然改變方向, 可以刺激前庭覺.

(Sheri Present, CITG進修課程, April, 2008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