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January 26, 2011

感覺調節

撫平神經系統(重工作的好處)

甚麼東西可以讓孩子的神經系統運作良好? 答案是粗重的活動.

這篇文章將簡述並解釋我們身體基本的感覺系統, 並提供一些能夠幫助孩子"更身在活動裡"的應對方法, 包括更能好好玩耍, 或在家裡生活自理的技能.

我們的身體, 藉由七個感覺系統接收訊息, 這裡面有五個系統是大家時常聽到的: 包括了視覺, 聽覺, 觸覺, 味覺與嗅覺. 另外兩個感覺系統是: 本體覺(我們肌肉, 關節 肌腱感覺到並傳來的訊息), 以及前庭覺(我們內耳感覺到並傳來的訊息). 當一個人在"做著什麼"的時候, 幾個感覺系統會同時運作, 匯整資訊, 傳入身體裡, 並使身體做出適宜的反應, 而"粗重的活動"可以使神經系統規律的運作, 並幫助加強我們的專注力及行為能力.

觸覺系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, 非常有影響力的系統, 它幫助我們認識世界, 並將其接收及辨識出的訊息與其他系統相整合. 觸覺的辨識, 在於分辨出是我們的哪一部位皮膚, 以及是哪一種皮膚的受器被活化; 我們的身體必須處理兩種觸覺訊息: 保護防禦的訊息, 以及辨識知會的訊息. 保護防禦系統的目的在於"警示我們有危險", 比如說冷的時候皮膚會起雞皮疙瘩; 當感覺到危險時, 我們會汗毛豎立; 皮膚碰到過燙的表面時, 很自動的, 手會縮回來. 而辨識知會系統會依觸碰到物件的大小, 形狀, 及材質辨認出"它是什麼", 觸覺的這個功能可以幫助我們不用視覺也能找到東西(比如晚上黑暗的停車場中在皮包裡摸車鑰匙), 此外, 這個系統也能讓我們知道被觸碰到的是身體的哪一部分.

本體系統由身體的內部, 接收來自於肌肉, 關節, 肌腱等受器傳來的訊息, 這個系統可以讓我們的腦部知道我們身體每一個部位所在處, 以及關節的位置. 活化本體覺最有效的方法是讓身體去做有阻力的活動, 而粗重的工作, 因為具有"推, 拉, 舉, 提"等要件, 屬於有阻力的活動.

前庭系統由內耳的受器接收訊息, 並與其他感覺系統(比如視覺, 聽覺, 以及本體覺)並肩工作; 前庭覺負責的, 是身體的平衡感, 任何頭部, 頸子, 以及眼睛位置的改變, 前庭覺都會幫助身體適當的做姿勢及位置上的調整, 並在身體移動對應地心引力的拉引時, 讓我們維持住平穩及平衡. 正如同A. J. Ayres在"感覺統合與孩童(Sensory Integration and the Child)"一書中所說明的, 前庭系統告訴腦部: "相較於地心引力, 我們在空間的哪個地方, 我們是在"移動中"或是"靜止的", 我們是朝哪個方向, 以什麼速度在移動?(p.36)", 換言之, 前庭系統讓我們能跑, 能跳, 能玩耍, 並且在跌倒時, 能維持捕捉住我們的平衡.

除了處理收到的感覺訊息之外, 我們的腦部還要匯合整理這些訊息, 而身體要做怎樣的反應, 端看腦部如何整合收入的訊息, 重要的是要記住---每個人都各自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大腦, 而且, 腦部在處理它自己的活動上也有其複雜精細的系統. 腦部處理及規化訊息的程序, 我們稱之為"感覺調節(sensory modulation)", 在判斷要做出什麼行為時, 我們的腦部必須決定: 對匯整出的訊息, 它是要"促使反應"或"進行抑止". 而這個促進或抑制的過程, 會影響我們的注意力及行為, 當這個過程有瑕疵時, 孩子可能會在調節他的感覺上有困難, 因而無法對情況做出適當的反應, 如果他不能抑止收入的訊息, 那麼, 結果是他會對觸摸, 聲音, 眼視之物, 口嘗鼻嗅之味過度敏感; 而另一方面, 一個無法對訊息做出反應的孩子, 可能表現出無聊及漠不關心的行為, 當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無法發揮全效時, 經常性的, 孩子會在許多發展範疇中經驗到遲滯, 或者是大家常說的"質不好", 這些範疇包括有粗動作, 精細動作, 視覺整合, 注意力, 情緒成熟度, 行為, 睡眠, 飲食, 排泄, 語言, 及認知.

還好, 我們有方法可以影響腦部對感覺訊息處理調節的能力, 在增強學習時所需要的注意力及行為上, 職能治療師, 特別是有感覺統合背景的治療師, 對增強學習能力時能夠提升感覺調節程度的活動及策略, 都應該會有更完整的認識.

下面這個給父母參考的粗重活動表, 是許多職能治療師認為可以幫助孩子的事項, 父母們可以參考這些建議開始設計"促進孩子感覺調節"的活動, 雖然在幫助感覺調節上有許多不同的方向, 但是, 這份活動表主要是針對"本體覺收入"所做的建議, 此外, 這些活動也都可以很容易的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以及居家環境.

粗重工作表(父母篇):
以下是孩童在家中可以做的重工作, 這些活動都是可以"自然發生, 融入日常生活中"的活動.

1. 提重物(一籃積木, 幫媽媽提購物袋).
2. 在寫功課的時候, 允許孩子嚼口香糖, 吃耐嚼或脆脆的食物, 用吸管喝水.
3. 推, 或拉裝了玩具或書的箱子(如果在地毯上拉, 阻力會更大).
4. 把絨毛玩具裝在枕頭套裡讓小孩拖上斜坡或樓梯.
5. 把靠墊搬下沙發, 清理沙發, 再把靠墊放好, 也可以把沙發墊疊放好, 然後爬上去或跳進去.
6. 假裝拉車, 拉上面坐著同伴的毯子或床單.
7. 溜輪鞋上坡.
8. 拉很重的垃圾桶.
9. 做家事, 包括:
吸塵, 提洗衣籃, 擦桌子, 撢灰, 擦地.
晚餐後擦桌子, 刷不平滑的表面.
提水桶去打掃或澆花.
幫忙鋪床.
10. 園藝工作.
11. 拉小車(車上放重物).
12. 推小車(車上坐人).
13. 用吸管喝稠飲料(冰砂, 奶昔), 可以用吸管的粗細及飲料的稠度來調整工作量.
14. 搬很重的墊子.
15. 打枕頭仗.
16. 玩濕濕的沙.
17. 吃完飯後, 讓孩子幫忙把椅子推回原位.
18. 讓孩子幫忙把東西放到低層的架子上, 所以孩子得手撐著跪在地上放.
19. 體操, 騎馬, 摔角, 跆拳道, 游泳.
20. 給狗洗澡.
21. 洗車.
22. 在大管子裡爬.
23. 把背包裝滿書. 讓孩子拖或拉.
24. 旅行的時候, 讓孩子拉行李箱.
25. 讓孩子推購物車.
26. 假裝玩露營遊戲, 讓孩子用厚重的被毯搭在椅子上做帳蓬.
27. 讓孩子幫忙重新安置他房間裡的傢俱.
28. 讓孩子幫忙收大件玩具或器具.
29. 爬高爬低的活動.
30. 盪單槓.
31. 推牆.
32. 在玩具車上放滿積木, 用兩手一起推車去撞東西.
33. 任何可以跑跟跳的運動.
34. 在地板上放大張的紙, 讓小孩畫彩虹(膝蓋跟手著地).
35. 玩推車過山洞的遊戲, 所以孩子得一手撐地, 一手推車, 在地上跪著玩.
36. 爬坡.
37. 做木工, 會用到砂紙跟釘鎚.
38. 角力, 兩個人面對面握著手互推, 也可以用身體其他部位推(記得先訂好規則, 例如: 不能打人, 咬人, 任何一方叫停就要停).
39. 兩個孩子背靠背, 屈膝坐在地板上, 手肘互勾, 試著同時間站起來.
40. 坐在地板上面對面, 配著兒歌彼此推拉.
41. 幫家人開門.
42. 推椅子.
43. 玩跳繩或跳馬背.
44. 跳彈簧床.
45. 跳大球.
46. 丟接重一點的球.
47. 學動物走路(螃蟹走, 黑熊走), 匍匐前進.
48. 疊椅子.

粗重工作表(教師篇):
以下是孩童在學校裡可以做的重工作, 這些活動都是老師能夠在課堂中運用的技巧.

1. 放學打掃時, 把椅子搬上課桌放好, 早自習前, 把椅子從桌上搬下來.
2. 擦黑板, 洗黑板.
3. 幫忙搬移教室裡的桌子.
4. 5. 在牛奶箱裏裝書(用小的, 學生拿得動的箱子), 讓學生搬到其他教室, 視需要再讓學生搬回來.
6. 體育課幫老師搬體操墊, 把器材掛起來...等等.
7. 讓學生有"嚼糖果的(小段)放鬆時間", 找耐嚼的糖, 比如知心軟糖(符合上課中不吃口香糖的規定), 或"嚼脆硬食物的(小段)放鬆時間", 比如硬蔬菜, 脆餅, 爆米花.
8. 用手動式削鉛筆機削鉛筆.
9. 用硬紙板做展示教具, 讓學生幫忙剪裁.
10. 讓學生把課堂作業搬到辦公室, 或其他教室.
11. 去其他教室上課時, 行走間讓學生揹著有重量的背包, 家長可以在背包中放筆記本或書籍(視小孩體型調整), 治療師的建議是: "揹負過重的物件可能造成下背疼痛, 因此在增加重量時必須謹慎", 如果孩子有脊椎方面的疾病, 可以考慮在其他地方給予重量, 比如腰包.
12. 以兩手交抱, 將書本貼在胸前的方式拿書.
13. 請學生幫忙發簿本或物品給班上其他同學.
14. 擦洗桌面, 擦洗白板.
15. 推放置午餐的推車, 搬便當箱.
16. 將文件或作品用大釘書機釘上佈告欄.
17. 跑操場.
18. 有些老師會在教室裡放置懶骨頭椅, 並允許學生在安靜閱讀的時間使用這些椅子, 或在單獨做作業時躺在懶骨頭椅子上(將它壓在身上), 好處是: 學生因此得以改變身體的位置, 或得到固定且一致的肢體壓力; 對感覺收入來說, 這是比較被動使用的工具, 但的確能夠幫助某些孩子.
19. 在做必須"安坐在課桌椅上一陣子"的功課之前, 讓學生搥打, 推滾, 扯拉治療用硬式黏土(theraputty), 或壓擠裝滿麵粉的氣球.
20. 用穩定, 帶有一點力道的方式壓壓學生的肩膀.
21. 讓學生從儲物間一次拿幾包影印紙, 搬到影印機旁供大家使用.
22. 請學生幫忙做一些需要用手指用力推壓的工作.
23. 必須要攀爬的體育活動.
24. 吊單槓.
25. 推牆.
26. 在玩具車上放滿積木, 用兩手一起推車去撞東西.
27. 需要跑跟跳的體育活動.
28. 在地板上放大張的紙, 讓學生畫彩虹(膝蓋跟手著地).
29. 在教室的課桌下玩推汽車的遊戲, 所以學生必須一手撐地, 一手推車, 在地上跪著玩.
30. 幫其他人開門.
31. 在教室裡準備一些軟質可擠壓, 具有彈性的玩具, 允許學生上課中在桌面下擠握這些玩具(因此可以維持住注意力, 並且不會影響課堂秩序).
32. 用吸管從水瓶喝水.
33. 手撐著椅子, 在座位上做伏地挺身.
34. 學動物走路(螃蟹走, 黑熊走), 匍匐前進.
35. 玩豆箱, 玩軟針狀橡膠球(koosh ball), 玩水, 玩治療用硬式黏土(theraputty).
36. 跳小型彈簧床.
37. 疊椅子.
38. 給學生鍛鍊肌力的放鬆時間.


Deanna Sava and Elizabeth Harber, 2003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